科技助力春耕

来源:作者:时间:2022-05-19 17:10:23
  眼下,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郴州市各地抢抓农时,优化服务,克服农资价格上涨、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利用现代科技助力春耕,努力降成本、增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夯实基础。

  加快应用智能农机。目前,全市指导农户检修各类农机具21281台,春耕生产投入机具总量39231台,其中插秧机2137台,有序抛秧机89台,保障春耕春播。2022年,力争全市完成农机购置补贴4000万元,巩固发展农机合作社210家,扶优扶强农机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按照巩固一批、淘汰一批、新建一批的要求,全市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210家,新创建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0家,农机合作社作业覆盖面提升到55%以上。在巩固安仁、桂阳、永兴、宜章四个机插(抛)秧作业补贴试点县的同时,争取新上一批省级示范项目县。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推进早稻集中育秧,今年全市新建标准化育秧大棚42个13.3万㎡,新安装循环运动式育秧机组42组,全市4000㎡以上育秧大棚达23个。全市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74.95万亩,其中安仁、宜章、永兴、桂阳、苏仙、资兴、嘉禾、临武、汝城9个县(市、区)开展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15.3万亩,为小散户提供育秧服务面积近20万亩,早稻集中育秧主体个数达1684个。推广大豆玉米种植新模式,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等扩大旱杂粮生产面积,大力发展间作套种,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争取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9.2万亩,确保全市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69万亩,总面积达到16.6万亩以上。推广“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在非双季稻优势区推广“中稻+再生稻”模式,力争今年全市再生稻面积突破10万亩。各县(市、区)优选再生稻品种,制定中稻+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继续开展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落实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百亩核心高产示范片1个以上,争取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300~400公斤。推广新品种,开展新品种适应性试验示范,指导推广适合当地栽培的抗性强、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新品种。调优粮食结构,加大淀粉含量高的专用型早稻,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中晚稻开发力度,力争2022年专用型早稻、高档优质中晚稻生产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95万亩以上。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开展低温雨雪减灾救灾。全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冬春季冰雪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的通知》,编制了《越冬农作物防灾减损技术措施》。1—2月份,7个督导组奔赴各县(市、区)生产一线了解冬春季冰雪天气受灾情况和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各县(市、区)也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有效降低农作物受灾程度。迅速启动技术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冬春大培训、送科技下乡机会,开展早稻生产、农机实用技术等培训,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26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我市出台《2022年郴州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郴州市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郴州市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郴州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召开全市早稻生产工作推进会、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视频会进行化肥农药减量工作部署,规范印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记录本》《东江湖流域种植业及用肥用药情况摸底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台账》3000余本,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调研督导4次,举办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培训班31期,培训13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5万余份。

中国农业报道

上一篇:郴州市粮食生产万象“耕”新不负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