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四个方面发力促进夏粮和早稻再获丰收

来源:作者:时间:2022-03-27 13:59:49
  截至7月21日,郴州市粮食播种面积421.72万亩,占生下达粮食播种全年计划任务的89.5%。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07.26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4.1%;中稻及一季晚稻播种面积139.04万亩,占生产计划的101.3%;双季晚稻播种面积63.43万亩,占生产计划的54.6%;旱粮播种面积111.99万亩,占生产计划的84.2%。当前,早稻正在陆续收割,我市夏粮和早稻将再获丰收。

  一、因地制宜制定策略,推动旱地农业发展

  一是鼓励发展旱杂粮生产。出台《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通知》,支持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渗漏田等发展旱杂粮生产,积极发展玉米、红薯、大豆等旱地作物间作套种,引导严格管控区大力发展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旱杂粮。如宜章县大力发展旱地杂交玉米,今年春玉米种植16.7万亩,占全年计划的100.6%,获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苏仙区支持旱杂粮集约化发展,三亩七红薯培育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两千余亩。二是开展水旱轮作试点示范。按照省水旱轮作方案要求,相关项目县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耕地轮作试点工作协调指导组和技术指导组,狠抓各项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落实到位。在示范片内,认真落实面积,推广统一机械化翻耕、统一免费供种、统一免费供应硼肥、统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五个统一”等关键性技术。2020年10月以来,在北湖、宜章、永兴、桂东、安仁、资兴6个县市区实施水旱轮作试点面积9.2万亩,桂阳、宜章、永兴、安仁、资兴5个县市区实施耕地轮作暨优质稻米产业化试点面积22万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建立节水农业体系,促进旱地农业增产。改变大水慢灌的落后灌溉方式,发展和采用小畦灌,隔沟灌、管灌、喷灌、滴灌等农艺和工程节水灌溉措施。推广抗旱保墒等农艺节水措施,集流雨水、防止渗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工程节水措施,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气候变化进行精确灌溉等生物节水措施。培育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按照省关于节水农业示范的布局安排,先后在桂阳、宜章、嘉禾、安仁、永兴、资兴开展了节水农业示范点建设。2019年以来安仁、永兴、资兴实施省水肥一体化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示范面积3000亩,项目建成后,每亩施肥量下降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实现亩节本增收500元以上。2020年,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4.98万亩,增幅24.43%。

  二、多措并举夯实基础,狠抓抛荒土地治理

  经过全面排查摸底,全市耕地抛荒总面积187073亩,目前,全市已治理面积为126717亩。一是精心组织,摸清底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粮食安全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若干意见》,市委书记刘志仁亲自安排部署并多次批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粮食生产、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治理耕地抛荒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召开耕地抛荒治理专题会议。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了2次专项督查。成立了以市农业农村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了《郴州市优秀种粮大户评选方案》,从今年起对全市种植水稻的大户进行表彰奖励,鼓励种粮大户流转抛荒耕地种粮。各县市区按照省市要求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遏制耕地抛荒工作方案,明确了县乡村责任。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嘉禾县安排长期从事耕地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和单位分管领导为联络员,指导所辖区内的抛荒排查工作,抛荒联络员对该县各乡镇、村组人员进行耕地抛荒排查进行培训。同时利用国土“三调”成果的水田、旱土、永久基本农田的矢量图、粮食生产功能区矢量图、严格管控区矢量图分村制作调查底图组织排查。桂东县在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完成耕地抛荒摸底排查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治理抛荒。为落实好耕地抛荒、占用的整治工作,各县市区相继出台政策、投入资金,有效地减少抛荒行为。如嘉禾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用于耕地抛荒复垦工作,按300元/亩的标准给予抛荒复垦耕地补贴。宜章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对耕地抛荒治理按120元/亩进行奖补。嘉禾县、资兴市引进外企大面积发展高粱种植,较好地解决了耕地抛荒。永兴县把耕地抛荒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好或连片抛荒在5亩以上的乡镇取消乡镇年终综合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对该乡镇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启动问责。

  三、科学合理搭配品种,调整种植结构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订单生产为纽带,推广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高中档优质稻品种,全年面积将达到95万亩以上。二是引导科学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近年来,由于天气气候变化无常,恶劣天气增加且无规律可循,导致双季稻栽培风险因素增加,科学、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是关键。按照早熟早稻品种搭配中熟偏迟晚稻品种、中熟早稻品种搭配中熟晚稻品种的熟期搭配模式和“早专晚优”等品质搭配原则,确保早、晚稻双季种植都能获得稳产、高产、高质、高效。近五年来,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较多的情况下,早晚稻品种的科学合理搭配促进了单产大幅度提高、总产保持稳定。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7.83万亩、比2016年减少50.16万亩、减幅9.5%,总产量187.28万吨、比2016年增加0.28万吨、增幅0.15%、单产391.94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37.58公斤/亩、增幅10.61%。三是推进“退草还耕”。出台《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坚决制止任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违法行为的通知》,通过开展“退草还耕”,宣传动员、扶持引导等多措并举,推进耕地种植草皮整治。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占用耕地种植草皮整治面积42459.24亩。苏仙区成立工作专班进行指导督办,完成退草还耕34209亩,对退草还耕的土地提出“以规模化经营为主,农户自种和支部农场代种为辅,优先种植水稻、旱粮,适当发展经济作物、休闲农业”的复耕复种方针。飞天山镇26327.85亩草皮已整治26169亩,整治到位率达99%,集中流转率近80%,今年春播2.1万亩,其中水稻1.25万亩、旱粮0.3万亩。

  四、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增强散户种植意愿

  一是落实中央补贴政策。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农村直补政策资金,做到了“不截留”“不缩水”。2021年,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05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5359.47万元,涉及445375户实际种粮户,共171.13万亩。二是发展社会化服务。完善全市粮食生产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探索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试点,引导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育秧、代耕整、代抛插、代管理、代防治、代收运、代烘干、代仓储、代加工、代销售“十代”模式托管服务,解决散户缺机械、缺劳力等问题。今年全市将新增扶持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18家,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5家,农事综合服务中心5个,新建标准化育秧大棚7个4.8万㎡,早稻集中育秧面积27.73万亩,其中安仁、宜章、永兴、桂阳、苏仙、资兴、嘉禾、临武、汝城9个县市区开展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16.1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5.4%,为小散户提供育秧服务面积11.6万亩,早稻集中育秧主体个数达904个。三是出台鼓励粮食生产政策。市县在出台优秀种粮大户评选方案、按要求落实中省粮食生产奖补政策的同时,大力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粮食生产,持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特别是粮食保险政策的宣传普惠力度,做好理赔跟进服务。如安仁县整合财政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鼓励种植双季稻,对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的村给予1万元奖励,对双季稻种植主体实行不超过400元/亩的奖励。资兴市早宣传早动员,将支持、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印制成册,逐村逐户发放,将思想工作做到位,把惠民政策讲到位。2020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31662万元,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种植参保面积为295.76万亩,预计今年将达到312.24万亩。

中国农业报道

上一篇:苏仙区“退草还耕”稻田首次开割

标签